周期表×丁鹏飞|谁在担保“幸存”?——普里莫·莱维、元素、列维纳斯
MACA当前展览“元素小说”
系列公共项目“周期表”第五期
💭
主题
谁在担保“幸存”?
——普里莫·莱维、元素、列维纳斯
Who Sustains “Survivability”?
——Primo Levi, Elements, Levinas
👨🏻🏫
主讲人
丁鹏飞(新疆大学中文系副教授)
📅
时间
2024年1月27日 周六 14:00 - 16:00
📍
地点
线上
本活动仅在MACA视频号线上直播
欢迎扫码预约 接收直播提醒
普里莫·莱维肖像
在当今欧美见证文学领域,生于意大利都灵的犹太人普里莫·莱维,是纳粹大屠杀文学研究史无法绕开的回忆录作家。这不仅和莱维曾亲身经历这一历史浩劫相关,也与莱维作为化学家和文学家的双重身份有关。与其他回忆录作家不同的是,在面对“见证不可见证”这一始终萦绕见证文学的伦理难题时,莱维的笔端始终被一种元素“情节”所定调。
奥斯维辛盛放食物(元素)的容器(萨尔蒙《物证》系列)
在其创作中,莱维对待元素实际主要有两种感知学态度。一种是以《元素周期表》为代表的在铁、铅、锌、钒等有其稳定结构和化学价特性的元素中,寻找与历史、世界、事件及人物之间的“相似性”,从而重新唤回我们已遗失许久的物质性“眼光”;另一种是以《这是不是个人》、《缓刑时刻》为代表的在水、空气、阳光和食物等非特性和非结构的元素实在中,揭示作为物质肉身的人始终是岌岌可危的存在,从而重新厘清和确证人与世界间“共命运、共患难”的物质“现实”。
奥斯维辛照片档案(威廉·布拉塞摄)
伊曼努尔·列维纳斯肖像
值得注意的是,同一历史时期,同样遭遇过集中营经历的立陶宛犹太哲学家列维纳斯,写下了《从存在到存在者》、《总体与无限:论外在性》等事关物质“现实”的作品。在其对元素的现象学分析中,列维纳斯的思考佐证了莱维的元素“情节”,并进而让作为中性之物的元素,成为了最终担保幸存的“客观对应物”。
《总体与无限:论外在性》列维纳斯著
本次讲座将以莱维的元素“情节”为起点,着重探究莱维回忆录中的元素知觉与见证不可见证之间的义理关联。在将现象学家列维纳斯引入到这一论域的过程中,本讲座还将进一步说明:物质元素与肉身之人间所存在的难以稀释的亲密性,通往的将是宇宙论意义上更大的生命观念和幸存观念。也是在这一意义上,在从人类世走向后人类的历史进程中,当下的个体间实际隐秘地共享着一种有其无限深度的元素“情节”。它不仅在主体之间编织着一种无限的伦理关系,而且也通过推敲着每一个肉身的心灵深度,为当下受困于技术社会碎片化存在的个体,提供了一种趋近自然的别样方案。
《见证:文学、精神分析和历史中的见证危机》,肖萨娜·费尔曼 & 多里·拉乌伯,1992年,Routledge 出版社。
莱维
《这是不是个人》
《缓刑时刻》
《被淹没和被拯救的》
(“无用的暴力”章节)
《这就是奥斯维辛》
列维纳斯
《总体与无限:论外在性》
(第二部分 内在性与家政 第一章 分离作为生活 第二章 享受与表象 第三章 自我与依赖)
《从存在到存在者》
(第二章 世界 第一节 意向)
扫描下方二维码
添加MACA微信并备注“讲座”
便可加入活动微信群
并获取阅读文本 📖👇
丁鹏飞,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,新疆大学中文系副教授,主要研究领域为英美文学物质性现象批评,跨媒介艺术批评。近年发表的论文有《从元素知觉论普里莫·莱维幸存回忆录中的肉身“即刻性”伦理》、《走向陌异化的情感-记忆:塞巴尔德作品的相片物质性考论》等。近年即将出版的学术专著有《物质性书写:塞巴尔德作品研究》、《文学批评的“当下性”研究:从生命政治到外部情感》。
杨北辰是一位生活于北京的研究者与策展人。他目前担任MACA美凯龙艺术中心总监,同时是普拉达基金会(Fondazione Prada)思想委员会(Thought Council)成员之一。
助理策划:王嘉楠
视觉设计:张露云
媒体与传播:王紫薇
项目统筹:王嘉楠
活动执行:美凯龙艺术中心团队
实习生:李菀蕊、刘家伊、王婧涵、尤明达
“周期表”是“元素小说”的特别公共项目,由工作坊、讲座、对话、放映与读书会等活动共同构成。
👇Click "Read more" for English